王方新宇
生活终究还得继续。经历过风雨,你才会更懂得阳光的温暖。
那一刻
关于如何提高运动耐力和潜力,上周我给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最大摄氧量”的细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无氧阈。
相信关注东京奥运会的体育迷们一定会为我们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尤其是著名运动员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决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力量和速度!在我看来,能够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各个项目中最优秀的。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甚至突破自己的极限!
如果留意解说员和主持人的介绍和分析,“无氧阈”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从我粗略的运动经历来看,对于普通跑步者来说,“无氧阈值”也是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一环。
无氧阈值
众所周知,人体运动时,身体会消耗氧气来燃烧脂肪和糖来提供能量——这类似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在运动初期,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当运动强度不断增加时,就会进入“无氧状态”。此时,由于体内氧气利用不足,同糖代谢产生的能量减少,但产生大量乳酸,导致体内代谢平衡进一步被破坏,使人感到又痛又累,很难继续运动。
我们人体有代谢乳酸的机制。在运动初期能很好地消化乳酸。但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不断推进,乳酸产生的速度超过了乳酸代谢的速度,体内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乳酸。乳酸。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乳酸产量刚好超过乳酸消耗量”的临界点——它就是“无氧阈值”。过了这个点,就意味着血液中的乳酸水平开始“正向增加”。
通俗地说,无氧阈就是运动量的拐点。超过这个拐点,人体的运动模式就会从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而无氧代谢会让人感到疲倦,难以坚持。例如,很多训练有素的朋友可以以“1公里/4分钟”的配速跑很长时间而不感到疲劳。平时不运动的朋友,以“1公里/7分钟”的配速可能不会感到疲劳。过了一会儿,你就不能再跑了。这是因为经常锻炼的人有较高的无氧阈值。
如何通过运动提高无氧阈值?
1.有氧耐力训练。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耐受力以及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可以通过恒速跑、变速跑等方式进行训练。
2、无氧耐力训练。主要目的是训练身体耐受和代谢乳酸的能力,比如以最高速度跑100米上坡冲刺。
3.力量训练。力量练习,例如跳绳、沙坑跳跃和负重提踵。
4、灵活性训练。运动前后要做好伸展运动,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同时减少训练造成伤害的风险。
从心血管角度来看,利用血液中的乳酸并将其用作燃料的能力是重要的训练改进之一,运动员越好,代谢乳酸的能力就越强。因此,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强大的无氧系统必不可少。
总之,我们常说的“提高运动耐力”,其实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提高最大摄氧量,二是提高无氧阈摄氧量。前者意味着心肺运动耐力和肌肉耗氧能力的提高,后者则代表机体物质代谢和能力供给系统的进步。
运动强度应低于无氧阈值,并有计划地增加训练强度。长时间在无氧阈值以上进行疲劳锻炼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希望大家在开始运动之前,最好先测量一下自己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摄氧量,以利于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
夏天的晚上有很多好去处。对我来说,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公园跑步或散步。
正午过后,灼热的阳光让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多看几眼都让人眼花缭乱。而过于火爆的结局会让你失去活力,无论是植物还是路上的行人。临近黄昏,又是另一番景象。树枝开始伸展,人也越来越高。如果觉得天气还不够凉爽,那就先到阴凉处舒展一下吧。抬头望去,云彩中美丽的霞光,湖面上柔和的橙红色倒影。微风徐徐吹来,带走了皮肤表面的微汗,感觉无比舒服。
跑了几圈,我就下来了,喘着粗气,有说有笑,现在能看到一点夜色了。继续伸展身体,然后收拾行李。大道上的背影越来越多。走着走着,我们一起融入了风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yhsjz.com/html/tiyuwenda/9389.html